金润载,韩国人,1995年到上海复旦大学留学,因为需要钱去网吧打游戏而开始了自己的从商之旅。11年间,“买卖”逐步壮大,发展成为拥有十七家直营门店和六家加盟店的大韩金润载贸易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香港,分公司分别设在深圳、南宁、上海、威海、重庆、武汉、石家庄,比利时和芬兰,双边贸易如火如荼……

金润载总经理
从商伊始:我只是很喜欢那种卖东西的感觉
现今只有30岁的金总11年前还是个毛头小伙子,青春年少,痴迷游戏。把随身带来的手工艺品卖给“哈韩”的中国同窗或思乡的韩国同乡让他获得了第一笔收入,从此,用金总的话说就是他“喜欢上了卖东西的那种感觉”。“因为这样我可以有钱打游戏 父亲是不会给我钱去网吧的”——这是金总的原话。好单纯的目的,而“买卖”却一发不可收拾地大了起来。
相比今日的气势、规模,当年的他充其量不过卖货郎一个,随到随卖,卖的不过是小鼓、平安符、手机链、娃娃之类的小玩意儿。直等毕业,他才展开拳脚,将“外贸”业务发扬光大:开门店、征代理商,办连锁店,卖的商品也不再仅限手工艺品,很快拓展到服饰、餐具、皮包等各个领域。
从商之意:推广韩国的文化
如果说最初的买卖是为了获得一点肯定,是为了获得游戏币,那么后来哈韩之气盛行后,金总的生意便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为了推广韩国的文化。
《大长今》热播以后,国内不少商家都扯开“长今”旗号招徕眼球,身为“老乡”的金总却始终冷眼旁观、不愿染指。“利用媒体或是一部电视剧来宣传自己的商品,这只能被看成一种投机行为。我不喜欢,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他态度坚决。他不否认,“长今热”带起的“韩国热”能为他带进一些“新鲜的客户”,只不过在他的理解中 “长今热”应该归为“文化推动”,而不是单纯的商业契机。
做了这11年的买卖,金总总结出了自己的生意经,最好卖的产品也是最实用的。诸如,韩服、手袋、镜子、钢笔、名片夹之类的日常用品常年热销、深得青睐。这说明中国消费者讲求实惠,一样东西只能看还不够,要是不能用就不值得买。这些心得对于他的生意很有帮助。